东梅蓬寺
造型有趣的梅蓬寺,平台上有很多附加建筑,最壮观的当属顶端的五座石塔,广阔的天空呈现一片天蓝色,使这座寺庙更显完美。
东梅蓬寺在比粒寺以北500米(1640英尺) 处。
从东入口进出寺庙。东梅蓬寺建于十世纪下半叶 (952 年 ) ,由罗贞陀罗跋摩二世建成,用于供奉湿婆 (印度教) ,是一座纪念国王双亲的古庙,属比粒寺建筑风格。
背景
梅蓬寺位于东巴莱湖中的一座小岛上,大量河水(2X7 千米,1.25X4.3英里)从暹粒河流入湖中,只能乘船到达寺庙。以前,巴莱湖水用来灌溉农田,如今,这里是一大片农田,游客可以想象当初这座宏伟的寺庙耸立在大湖中央。
布局
东梅蓬寺有五座石塔,耸立在三层叠塔之上,布局呈骰子上的五点。五座寺庙的外围有三座城墙环绕。五座石塔分别代表了神话中须弥山的五座山峰。
最外层的城墙上有红土平台,四个方向上分别坐着两樽石狮。这座城墙内侧有一条小径。第二层城墙 的四个方向各有一座十字形入口石塔,石塔由红土和沙岩建成,有三扇拱门。东塔的右侧有一座碑文。内墙周围有几间廊厅。城墙由红土建成,并嵌有拱门、沙岩石柱及带栏杆的矩形窗户。廊厅原先由木头和瓦片做顶,如今只剩下一些遗迹。在当时,这些廊厅很可能作为冥想厅。
底座叠塔的石阶有石狮翼侧包围,第一和第二层叠塔的四角有一座美丽的大象雕塑。雕工精细,诸如象背上的坐具也雕刻出来了。提示:保存最完好的大象雕塑在西南角。
入口石塔
西入口石塔的过梁上雕刻着毗湿奴神的人狮化身正用他的爪子撕碎恶魔的国王(东)。在东北角,拉珂施密站在两只大象间,大象高举象鼻,向她喷洒水。
内院
宽敞的内院有八座砖石小塔 ,每边各两座,朝东而建。每座塔都有八角石柱和雕工精美的过梁,过梁上有人物雕像,周围环绕着树叶。庭院的东侧有三座矩形红土建筑,建筑上没有朝西开口的窗口。入口左侧的两座石塔上描述的是九行星或七级佛屠的故事。飞檐上的砖石遗迹说明石塔呈拱形。在庭院的西北和西南角还有两座建筑(没有窗户),造型相似。
顶层平台
平台上有五座石塔,周围环绕着沙岩墙,基底有雕花。四段通往顶层平台的石阶上各有石狮守卫。
中央圣所
顶层平台的五座石塔由砖石建成,门口朝东,每座石塔上分别有三扇沙岩假门。墙角的男神雕像十分逼真。砖石上有圆形小洞,通过小洞可以看到粉刷在上面的灰泥。石塔假门装饰精巧,背景为植物主题的小图。
顶层石塔的过梁
中央石塔
(东侧):骑在坐骑上的因陀罗神,他的坐骑为三个头的大象,分叉上是一个骑手小雕像,卷轴上是神话上的野兽,喷出一些人,覆盖着一小群仰慕者。( 西侧 ) :战神鸠摩罗骑着他的坐骑孔雀。(南侧) :湿婆骑着他的坐骑公牛南提。
西北角的石塔
(东侧):象头神伽内什骑在象鼻上,象鼻变成了他的坐骑。
东南角的石塔
(北侧):和尚头正在吃一头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