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口区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属大连市辖区。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大连,距大连市区45公里。旅顺口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境内有举世闻名的天然不冻旅顺港,为京津海上门户和东北的天然屏障。新开辟的旅顺新港是沟通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黄金水道"。
面积:旅顺口区陆地南北纵距26.1公里,东西横距31.2公里,总面积506.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69.7公里。
地势:旅顺口区全境属长白山余脉构成的沿海丘陵地带,东高西低,平均海拔140米,地形构成为六丘半水三分半田。共有山丘292座,最高老铁山海拔465.6米,直临黄渤海分界线,被称为辽宁的"天涯海角"。境内河流多为间歇性小河。农田耕地多处在15度左右的缓坡上,少量在丘陵间盆地或沿海河谷地带。
气候:旅顺口区具有北温带季风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冬夏长、春秋短,日光充足,雨量适中。2004年,全区平均气温11.9度,平均最高气温15.7度,平均最低气温-8.6度。全年降水量507.8毫升,日照总时数2571.9小时,日照率59%。
名胜古迹
1.白玉山表忠塔
位于旅顺市区中心,是大连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白玉山塔是白玉山景区的主要景观,原名为“表忠塔”。日俄战争结束后,为祭祀侵略者亡灵,美化侵略战争,欺骗日本国内民众,由侵略战争头目乃木希典和东乡平八郎发起并强抓两万多中国劳工于1907年6月开始修建该塔,历晚两年半,耗资25万日元,于1909年11月建成。与此同时,塔北侧还建有一座“纳骨祠”,祠内原存有两万多箱日军骨灰。景区内保存有一门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生产的、口径为210毫米的加农炮,这是1881年清军从德国购进的老铁山备炮,后被日军搬运至此。景区内的奇石馆展示的500多块奇石大都是本地特有的鹅卵石,令人叹为观止。百鸟园里“斗鸡”和“孔雀放飞”别有洞天。海军兵器馆馆藏600多种千余件展品,堪称“近代兵器世界”。登顶白玉山举目远眺,旅顺口的绮丽风光以及新老市区全貌尽收眼底。有机会请您来白玉山一游,白玉山景区欢迎您。白玉山塔,原名“表忠塔”,位于旅顺白玉山顶端,该塔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证。 1904年-1905年,日本和沙俄侵略者在我国的领土上发动了一场罪恶的战争??日俄战争。战后,为彰显阵亡日军的“功绩”,欺骗日本民众,美化侵略战争,由军国主义分子东乡平八郎、乃木希典发起修建了这座“青忠塔”。该塔于1907年6月20日始建,1909年11月竣工,历时两年零五个月。该塔由底座、基柱、塔身三部分组成,塔基下面的石料来自日军闭塞船上的花岗岩;基柱部分为乃木希典家乡山口县德山的石料砌筑;塔内的螺旋型铁梯美国进口。塔高66.8米,共有273级台阶;18个窗口,塔顶北面的铜刻铭文系东乡和乃木撰写,记载着日俄战争旅顺要塞争夺战概况。解放后,“表忠塔”依山名改称“白玉山塔”,1985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水师营会见所
旅顺日俄战争中,俄军最后处境险恶,1905年1月1日下午,俄方派军使到日军第三军军部送投降书。1月2日下午,日俄双方代表在水师营就投降问题举行谈判,并决定1月5日两军最高领导人在水师营会见。水师营位于旅顺城区北4公里,龙河右岸。原为清朝水师驻地,清末水师营撤销,逐渐发展为居民村镇。在日俄交锋的战乱中,水师营村遭到严重破坏,唯有西北街29号一处民居保持完好,原因是日军总攻旅顺口时,选此民居做第一师团的卫生队包扎所,现在作为两军首脑相会的地址。原定相会的准确时间为上午11时整。败军之将俄军司令斯特塞尔规规矩矩地于10时45分便来到会场,而日军头目乃木希典以胜利者自居,有意冷落俄方头目,在11时30分才傲慢地出现,让斯特塞尔空等了半个小时。两人各怀不同的心情,寒暄一番后,共进午餐,合影留念。当日下午1时20分会见结束。临别时,斯特塞尔把自己的坐骑西伯利亚白马赠给乃木希典,借以讨好对方;乃木则把它作为当然的战利品收纳。当年双方会见的房舍、院落以及院中拴白马的枣树,日俄战争后,日军从其房主李其兰手中收买,作为宣扬“战绩”的永久纪念物。后来,日本殖民当局又在院内建立一座石碑,上题“水师营会见所”字样。乃木希典回国后,曾骑斯特塞尔赠予的白马接受明治天皇的检阅,借以邀功。在日本统治旅顺的40年间,“水师营会见所”一直是保留的“战迹”之一。
3.203高地 - 日语取其音称尔灵山
猴(后)石山位于旅顺新市区西3公里,因海拔203米,被称为二零三高地。 日俄战争中它是西线制高点,距市区和港口要塞较近,是日俄双方争夺的重要阵地。1904年8月19日----24日,日军对旅顺口俄军要塞的第一次地面强攻失败。1904年9月19日中午,日军发起第二次总攻。担任主攻的第一师兵分两翼攻击俄军西部防线。左翼攻击水师营,右翼攻猴石山。陆军第三军军长乃木希典下令以机枪督战,命令士兵只准前进,不得后退,否则一律就地击毙。左右翼战场,经四天恶战,日军攻下水师营南堡垒几个小炮台,而主攻目标二零三高地却久攻不下。乃木希典心急如火,以致病倒在床。无奈于9月22日下令停止攻战。这次总攻,日军死伤7500人,俄军伤亡4450人。之后,从10月30日至11月2日,日军发动第三次总攻,主攻东线制高点----望台山和东鸡冠山,也未成功。1904年11月26日,乃木希典下达第四次总攻击令。令所属的3个师分头攻打松树山堡垒和东鸡冠山炮台,久攻不下后,乃木把刚从国内增援来的第七师全编到第三军里,投入4个师近10万人的兵力,想尽快攻下东线制高点,仍不能取胜。后改变战术,从四个师抽调3000名精壮士兵,组成6个敢死队,队员右臂缠上白布作标志(日军称之为“白襻[音pàn盼]队”),向松树山西麓强攻。出发前,乃木在水师营东北一个高地亲自接见队员,并提出严厉要求:不期生还,决死战斗;临阵脱逃,斩杀不赦。傍晚,在炮兵掩护下,敢死队出动。晚上,日军敢死队借着月光,跨越战壕冲入俄松树山第四堡垒。俄军利用探照灯扫描,以机枪射杀敢死队,双方激战,白刃格斗。争夺至次日凌晨2时,敢死队死伤过半,“白襻队”的突击不能成功,余部撤回。
1904年11月27日,乃木向总部参谋长报告了战况。参谋长回电,命令转移阵地,攻打西线制高点----二零三高地。从11月28日起,乃木指挥5万日兵转攻二零三高地。日军动用28公分大炮发弹11000发轰击山头,使山石被削去3米。乃木亲临前线督战,多次驱动士兵向山顶冲锋,俄军也多次进行反冲锋。激战至当晚,日军攻占二零三高地东侧的老虎沟山,但半夜时又被俄军夺回。在辽阳总部,日军总参谋长看到战局僵持不下,便亲来旅顺助战,最后直接参与指挥。乃木架机枪驱赶士兵争夺堡垒,后退者一律击毙。在这次持续9天的血战中,乃木希典的次子乃木保典,在高地西北坡被俄军打死。为争夺这块长不足250米,宽仅30多米的山头,日军出动兵力6.4万人,投弹1万多发,死伤1.7万人,最后于1904年12月6日才攻占了二零三高地。二零三高地是俄军后路25公里防线上西部的制高点,它与东部防线的望台山、东鸡冠山遥相呼应。俄军把这两处制高点看作是保卫旅顺口要塞的东西两扇大门,而日军也把这两个制高点称为打开要塞大门的钥匙。攻守双方为这“两扇大门”展开高地厮杀。论伤亡人数和战况激烈程度,在近代战争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正因为如此,后来这里成为人们参观日俄战争战迹的必游之地。日俄战争后,日军头目乃木希典以二零三谐音,称之为“尔灵山”,并树碑留念,他还写一首诗,发泄他的征服心理和好战情绪:“尔灵山险岂难攀,男子功名期克艰。铁血复山山形改,万人齐仰尔灵山。”要塞争夺战,日军发动4次总攻,历时4个多月,平均1个月1次。对俄军各条防线,日军或全线出击,或重点进攻,而且一次比一次猛烈,是近代史上极其残酷的阵地攻坚战。
4.电岩炮台
电岩炮台原是清军在旅顺口沿岸修筑的13个炮台中的一座。这些炮台的大炮除了少数小径的是中国军工厂自造的外,大多数大炮和炮弹都是从德国克虏伯厂购买的。 1899年,俄军在原有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扩建,建有长100米的堡垒,6座炮台。其中254毫米炮炮座5个,57毫米炮位1个。当时俄军在炮垒两侧装有探照灯,夜里监视海面,海水把灯光反射到陡峭的岩石上,从海上观看,似岩石本身闪闪发光由此这儿得名“电岩炮台”。
5.东鸡冠山北堡垒
东鸡冠山北堡垒1900年1月由沙俄始建。该堡垒采用混凝土和鹅卵石灌制而成。外部覆盖有2米厚的沙袋和泥土;内部结构复杂,由指挥部、士兵宿舍、弹药库、暗堡、侧防暗堡、暗道、炮阵地、雷道、楼梯井等组成。堡垒呈不规则的五角形,周长496米,面积9900平方米。
堡垒四周挖有6米深、8米宽的护垒壕,壕外山坡架设高压电网。1904年日俄战争中,日军为攻此堡垒,曾伤亡900多人。
6.旅顺监狱
日俄监狱旧址 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监狱建于1902~1904年,共建成牢房85间,二层青砖办公楼一座。日俄战争期间普做过沙俄马队兵营和野战医院。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人于1907年在原沙俄监狱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牢房由85间增加到253间,墙外增设窑场和菜地,同时在院内修建了15座工场,强迫犯人为其生产军需品和日用品,监狱四周建起周长725米,高4米的红砖围墙,架设电网和楼,围墙内占地面积26000平方米。
旅顺监狱中关押的"犯人",一般有数百人,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关押最多达2000人。关押多是中国人,也有朝鲜和日本人。
7.南子弹库
1880年,清政府开始修建旅顺港。为了增强防卫能力,在陆地和海岸线上修了许多炮台,配备了近100门火炮,仅在模珠礁炮台就备炮8门,为了战时需要又建有多处弹药库,南子弹库就是其中的主要一座。它正面库房东西长55米,南北宽23米,面积1200平方米,主库两侧分别建有东库和西库两个药库房,设置虽然不同,但都有通道与主库相连,从庭院里望去,就好像四合院的厢房一样。据史料记载,南子弹库当年储备有弹头、炸药和拉火、引信多达14种,弹药存放量1200吨。这些弹药大多为光绪年间天津机器局制造封装。如果你初到此地,怎么也不会想象到下面竟是一座占地近万平方米储存大量炮弹的弹药库。
8.万忠墓
万忠墓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九三路北侧,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园是为1894年甲午战争期间被日军无辜残杀三昼夜而遇难同胞建立的。 1894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于11月21日日本侵略军侵入旅顺口,对手无寸铁的旅顺人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1896年11月,清朝派员顾无勋在墓地树碑石,题写“万忠墓”三个大字。
2006年05月25日,万忠墓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