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城"长沙是我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以名山秀水著称。长沙著名景点有:岳麓山景区、岳麓书院、天心阁、马王堆等景点。长沙是千年文化名城,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名人倍出。
长沙,又称“星城”。中国湖南省的省会,地处湖南东部偏北。长沙有文字可考的历史3000多年,因屈原和贾谊的影响而被称为“屈贾之乡”。长沙又称“楚汉名城”,马王堆汉墓和走马楼简牍等重要文物的出土反映其深厚的楚文化以及湖湘文化底蕴,位于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为湖南文化教育的象征。历史上涌现众多名人,留下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成为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经济原本偏重于第三产业,尤以媒体和娱乐业闻名,为中南地区重要工商业城市。近年来,由于长沙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机械重工业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长沙早在春秋时期,就是楚国雄踞南方的战略要地之一。汉朝的刘邦立国之后,于公元前206年改临江为长沙,并设立汉朝的属国——长沙国,自此之后,长沙开始筑建城墙,并逐渐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关于长沙一名的由来,历来文史学者众说纷纭,没有断论。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五种说法。
一、得名于星宿。这是流传最广,最为人接受的一种说法。古天文学根据天空方位将天上的星辰分为二十八宿,分别个立一方。二十八宿中有一轸宿,为南方朱雀七宿的最末一宿。轸宿有星四颗。《西步天歌》中有“轸宿四珠不等方,长沙一黑中间藏”的记载。轸宿对应的地面南岳衡山,星相学里,轸是衡天地之重的星宿。附属它的小星星——长沙星,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中云:“长沙一星在轸中,主寿命”,又云: “长沙星明则主长寿,子孙昌”。古人认为:上有星象,下有相应的星野。《史记?天官书 》云:“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列域”。于是长沙星相对应的地面即叫长沙。故长沙又名星沙。星相学这一说法符合古人的认知程度和心理需要,故流传甚广,影响最大;
二、得名于万里沙祠。晋?阚骃《十三州志》说:“汉有万里沙祠,而西至湘州,至东莱万里,故曰长沙”。唐?杜佑《通典》中潭州“秦为长沙郡”的自注云:“有万里沙祠,故曰长沙”。于是,以后各代地方志多引此说作为长沙得名之源,并加以阐发考释,认为长沙在古代有祭礼沙土之神的活动;
三、得名于沙土之地。长沙的地质结构为石英砂岩、砂砾岩、粉砂岩及页岩等为基础,经长期的外力作用,底层崩塌的岩石经风化、流水的冲刷,使大量的沙石聚积地表。特别是湘江流域一带,至今枯水季节犹能见到大量的沙滩、沙洲等。尤其是沙粒长大:白如霜雪,长如米粒。故曰长沙;
四、得名于沙洲(即橘子洲)。橘子洲是位于湘江中部的水陆洲,长约5公里,宽约0.1公里。关于此水陆洲的出现年代,有不同的认识。据宋《太平寰宇记》说“晋惠帝永兴二年(305年),此州生”。但地质工作者在对长沙的地质结构做取样分析时,确认水陆洲为第四纪全新世时行成的一级阶地的典型地层,年代至少在一万年以上。1986年发掘的“长沙县南土乇遗址”与水陆洲的南头相去不远,位置就在低于水州的河滩上,遗址年代距今7000年以上,其地层基本属于第四纪全新世地
五、得名于古蛮越祭礼之地。在古蛮越语言中,沙,指原始女神;长,指祭坛。在楚“南平蛮越”之前,长沙居民属蛮越族。地质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