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东县位于台湾岛东南部,面积3515平方公里,人口24. 5万人(2001年底),是本岛人口最少的一个县,人口密度最低,每平方公里只有72人。下辖1市(台东市)、2镇(成功镇与关山镇)及13个乡(长滨乡、池上乡、东河乡、鹿野乡、海瑞乡、延平乡、卑南乡、金峰乡、大麻里乡、达仁乡、大武乡、绿岛乡与兰屿乡)。县治设在台东市。
台东县位于台湾岛东南部,面积3515平方公里,人口24. 5万人(2001年底),是本岛人口最少的一个县,人口密度最低,每平方公里只有72人。下辖1市(台东市)、2镇(成功镇与关山镇)及13个乡(长滨乡、池上乡、东河乡、鹿野乡、海瑞乡、延平乡、卑南乡、金峰乡、大麻里乡、达仁乡、大武乡、绿岛乡与兰屿乡)。县治设在台东市。
三仙台
三仙台位于成功镇北方约3公里,因岛上有三座小山峰而得名;另一说法则是八仙中的吕洞宾、何仙姑、李铁拐曾于岛上烙下仙迹,故有三仙台之称。
三仙台为一处完整的离岸岛地形,包含了一处突出的海岬及三仙台屿。它主要是由火山集块岩所构成,四周则有珊瑚礁岩环绕,再加上盛行的风化及海蚀作用,因而呈现出造型奇特的岩石相,其繁复多样的美感,足以媲美小野柳;而海岬北侧则为一片少见的卵石砾滩,当海浪拍打滩头时,成千上万如拳头般大小的卵石相互撞击,声热有如万马奔腾,令人震撼。
长久以来,三仙台一直少有人迹,因而留存丰富的植物景观,如白水木、滨刀豆、林投、台湾海枣等,都是本区常见的海滨植物,东管处为避免游客破坏,特设立架高的栈道式环岛步道,除此之外并无过多人工建设。
三仙台上尚有合欢洞、蝙蝠洞、仙剑峡等景观,其中仙剑峡相传为八仙渡海时,吕洞宾和何仙姑于岛上缱绻,好事的李铁拐前去偷窥,适巧南天门金光巨神瞧见,怒而掷剑,虽未击中,却将山石劈为两半,留下岛上的“仙剑峡”,极富传奇色彩。
卑南文化公园
早在20世纪初,位在南王里北侧、大溪河阶的卑南遗址即初芒毕露;1980年,南回铁路动工,遗址锋芒再现,政府终将其列为一级古迹,且于1990年成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筹备处”,将遗址现地规划为卑南文化公园,并在临近的康乐车站南侧,兴建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以保存这些台湾文化资产。
卑南遗址主要内容为距今2、3千年前,卑南新石器时代先民的墓葬区与住宅区,除发掘出台湾第一间史前人类住屋外,目前已挖出2000多具石棺和2万多件陪葬物。遗址范围广达10万平方公尺,为迄今台湾考古史上,最大、最完整的史前人类遗址;出土文物以石器、玉器、陶器为大宗,从遗物丰富的造型、精细的手工,和死后厚葬的习俗,不难窥见当时高度的文明。
以遗址为中心设立的卑南文化公园,占地18公顷,开辟有游客服务中心、户外表演场、瞭望台、原生植物林、考古工作站、考古现场、遗址精华区等,大胆采用了“苍穹博物馆”的概念,以出色的建筑设计,营造出人性化的参观空间,体现并诠释了这个考古遗址。
入口广场设计成“时空绿廊”,引领游客走入3000年前的历史现场、集成材、轻钢架、钢索构组的棚架,在夜灯的投射下,更显辉煌。而环绕的水池,则赋予了现代感十足的水榭效果,喷泉水从断层截面中源源流注,暗示着台湾地貌及文化的起源。游客中心为主要的文物展示空间,以数组建筑串联而成,屋顶与山坡斜度一致,并以大面积的方格窗引进自然光,匠心独具,却又隐含了尊重考古现场的谦卑。其内部的陈设,也遵循此原则,例如餐厅的桌椅,便模仿“玉玦”的造型,灯具则套用新月石柱的意象,强化遗址文物的角色,加深来访者的印象。
考古现场为一动态的展示空间,除有文字说明外,完整的地层截面、半出土的石棺器物,再加上现场进行挖掘工作的考古人员,更让游客有身历其境的临场感。瞭望台则位于园区西侧高坡上,四周以卵石垒叠,其上视野辽阔,台东平原、都兰山,乃至兰屿、绿岛,皆可一览无遗,也是台东市郊新兴的夜景观赏胜地。
八仙洞
八仙洞是长滨乡海滨一系列海蚀洞,虽名为八仙,但大大小小的洞穴加起来却有16个之多,因曾出土大量的史前遗物,而被列为台湾的一级古迹。
八仙洞的洞穴型态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横向半圆的,另一种是垂直发展的。前者如潮音洞、海雷洞,洞前多会突出一块平台;后者如灵岩洞,系潮水沿节理侵蚀的结果。由于海岸不断隆升,因此愈接近海平面的洞穴,生成年代愈晚,最高的洞穴昆仑洞海拔约130公尺,可见其年代久远了。
在这里的游客中心也以木栈道或石板路,将灵岩、潮音、水帘、海雷、昆仑等大小洞穴加以连接,使游客可一览八仙洞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游客可以在潮音洞前聆听洞内海浪潮声回响,更可登上洞顶眺望远处太平洋海天一色的壮丽风景。
鹿野,顾名思义原是处水草遍布、野鹿成群的大原野,清末,恒春有部分阿美族人迁居至此,后又有来自西部的汉人陆续移入,地方逐渐被开发后,鹿群随之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便利的交通网路与富庶的农业荣象。
鹿野乡位于中央山脉与海岸山脉所夹之花东纵谷,境内有卑南溪与其支流新武吕溪、鹿野溪流经,青山绿水,景致优美,观光茶园、茶展中心、飞行场,以及临近的布农部落屋、红叶温泉等,串连成一清新的观光带。
鹿野茶香
台东种茶历史可溯自1963年,鹿野因气候、土壤、雨量等条件均佳,成为开发较早、成果最佳的茶区,加以鹿野视野开阔,井然的茶园景观十分怡人,遂发展为一处休闲观光茶园。
现今鹿野观光茶园总面积约300多公顷,茶园多集中于高台茶区一带,茶园内多栽植乌龙茶系品种,以佛手、金萱、翠玉为主。由于气候温润、纬度适中,加上海拔300~400公尺的利茶生长高度,春季萌芽期较其他茶区早,每年3月上旬即可采摘,而冬季采摘期又较晚,因此,福鹿茶区就以3月的早春茶及12月后的晚冬茶而著名。
佛手茶是福鹿茶中最具特色的一种,为大陆四大茶种中香椽茶的一支,因叶片硕大,形似佛手而得名。佛手茶气味独特,入口不涩,且无刺激性。鹿野茶区于1986年自台北坪林茶区引进,至今俨然成为地方特色茶。
翱翔天地
鹿野高台一带处于中央山脉与海岸山脉交会处,高山屏障,气流削弱,以致风势适中,极利飞行活动,尤其适合初学者作飞行训练;因此,每到南风盛行的夏、秋二季,总会吸引各地飞行高手齐集于高台飞行场,乘风飞翔。
飞行降落场位于龙田小学后方的田园之中,目标显著,地势平整开阔,安全性极佳。降落场旁有条笔直跑道,是为动力滑翔翼专用跑道,是鹿野乡另一个飞行胜地。
田园风光
鹿野民宿多集中于龙田村、高台二地,其中以紫熹花园山庄最具规模,而由高台茶农合组的茶农之家,环境清新自然,价位低廉,附近茶农居舍林立,若能就近宿于农舍,在农家搭伙泡茶,是最能融入当地生活的一种方式;夜伴星月、蛙鸣入眠,清晨再起个大早,呼吸着新鲜空气,到一望无尽的茶园走走,感受茶农田居之乐与悠然采茶的自得神采,当更能体悟鹿野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