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昆明起飞,只需要四十多分钟就来到了傣乡的上空,最为引人的注目标志当然还是那婀娜多姿的凤尾竹了。从天空上看下去,芒市的农田很规范,整整齐齐的大方块田,让人联想到那很可能是当年数十万与自己有相同经历的支边青年的血汗作品,心情不由得分外激动。 芒市虽然是一州之首府,但毕竟是边城小镇,临近除夕夜的市面显得格外清静,许多商店都在一片爆竹声中拉下了卷帘门。到过版纳的人都知道,在景宏的大街上如果你看到穿筒裙的女子,十有八九那是外来的游客赶时髦应景,而非真正的傣家卜哨(姑娘)。要看纯正的傣家朴哨,只有去橄榄坝。而芒市却不然,这里游客很少,满大街都是民族打扮的傣家女子,与版纳傣女的装束大同小异,细看略有区别:德宏傣寨按汉人称呼有“水傣”和“旱傣”之分,水傣一般指瑞丽、畹町等沿瑞丽江居住的“傣德”;旱傣则泛指潞西、梁河等其余地区的“傣勒”。水傣的装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彩色筒裙、齐胸短衣,头插鲜花。而旱傣的装束稍微朴素一些,特别是已婚妇女,一般都是黑色筒裙,黑色包头或白毛巾包头。与版纳傣族最为明显的是德宏傣族多穿大襟上衣,而版纳傣族多穿对襟上衣。由于德宏地区比版纳的气温略低一些,冬季的傣家女子还喜欢在民族上衣的外面罩上一件小西装,脸上往往画两块米黄色的粉(据说是为了凉爽,不过我看更象是为了漂亮),很象化了妆等着上台就脱外套的女演员,让人感到别有一番韵味。 游览过闻名全国的树包塔奇观之后,天色已近黄昏,忽然想起可能要饿肚子!因为沿途到处都看到店铺在关门,许多赶街的傣家人已是急急匆匆地往回赶路。走了几条街,没看到一家卖吃的铺子,心中慌了神,赶快先买了几包方便面稳定军心,心想这个除夕夜的年饭很可能要和“康师傅”共度了。终于,在农贸市场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家还没来得及收摊的傣家小吃店,是那种供卖菜人填饱肚子那种“鸡毛小店”,几个傣族小青年正在边吃边喝酒,所以耽误了老板娘收摊,也因此使我们全家没在除夕夜来临之时饿一顿肚子。十三元钱吃了五个菜和一个汤,尽管身后杀鸡点的臭味不时飘过来,但还是很高兴,总算不至于请康师傅和我们一同共进年饭了。 二、 瑞丽: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今天是年初一,早上喊车很困难,只好劳驾邮电宾馆的值班小姐传呼了一辆的士,平日里芒市到瑞丽只需100元的车费,今天非150元不干,只好任人宰割了。 芒市到瑞丽的公路还很不错,一百多公里路不到两个小时就到了。这都要归功于几年前的边贸开发热,当时来这里炒房地产的、倒运木材的、走私汽车的、贩卖毒品的,五花八门的所谓“开发”,闹腾的整个南疆一派火热景象。如今是时过境迁,走私贩毒一卡紧,缅甸又不搞商品经济,我们的所谓边贸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其他的各种附加开发活动随之降温,瑞丽变的冷冷清清,连旅游者也不多见了,每天从昆明只有一到两班飞机飞芒市,与昆明飞版纳的每十分钟一班飞机相比成为非常大的反差。 瑞丽位于瑞丽江畔,因江得名,含吉祥、美丽的意思。这是一个只有十万人左右的小城市,少数民族占 60%以上,而且绝大部分是傣族。瑞丽最著名的是她那迷人的南亚热带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这里是孔雀的故乡,是遍布凤尾竹的土地,是一个美丽富饶、风光欹丽、令人神往的地方。碧水清波的瑞丽江沿国境线穿流而过,山坡上高高的耸立着挺拔刚劲、满树火红的攀枝花,平坝里到处是高大的仙人掌、碧绿的麻桑蒲、浓绿的柚子树、成片的芭蕉林和芒果林、遮荫闭日的大青树和婀娜多姿的凤尾竹,以及像芦苇一样开着花的奇特的甘蔗林。傣家寨子里户户的竹楼都是用仙人掌或绿竹篱围隔开来,既独立成院又不相互隔绝。优美动听的傣族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就是瑞丽风情的真实写照。 傣语称瑞丽叫“勐卯”,意为雾蒙蒙的坝子,解放前以瘴气肆虐闻名,因此瑞丽又称为雾城。瑞丽地处德宏州的西南部,三面与缅甸相邻,拥有两个国家级口岸和一个省级口岸,与缅甸的木姐、南坎成为三角形的布局,国境线长达140 多公里,许多寨子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了“一个坝子、两个国家、三座城市”的独特的边境风光。一井两国、一寨两国、一房两国的现象到处可见。在瑞丽→弄岛的公路上,有一个叫芒修的傣寨,公路边上就是界碑,边防检查站就设在公路旁边,下了公共汽车走上十步就能出国。当然,我们这种持边境通行证的人是不能随便走出这十步的。而对于边民来说,根本不存在什么国境线,他们本来就是一个寨子的乡亲嘛,甚至本来就是一座竹楼,哪里有什么边境线拦得住“这边”和“那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