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圆通寺 位于昆明市区内的圆通街,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已有1200多年的建寺历史。同时它也是昆明市内最大的寺院。它始建于唐朝南诏时代,初名补陀罗寺。元朝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辛丑年))建圆通寺,元朝皇帝“赐玺书嘉”。扩建工程历时18年,直到元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己未年))才告完成。明朝时,圆通寺得到扩建,山顶又新建接引殿。清朝时也得到多次重修。 坐落在圆通山南,前临圆通街,后衔圆通山,与昆明动物园毗连,布局严谨、对称,主体突出,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圆通寺坊表壮丽,林木苍翠被誉为“螺峰拥翠”、“螺峰叠翠”,一直是昆明的八景之一,如同一座漂亮的江南水乡园林。从建筑学上讲,它闹中求静,以小见大,并借背后螺峰山之景,形成别具一格的水院佛寺,在中国的造园艺术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圆通寺正门位于圆通街,进入寺院越向里走,地势越低,这在我国寺庙建筑上是较为罕见的“倒坡寺”。从唐时南诏国在此建“补陀罗寺”算起,圆通寺已有1200多年的建寺历史,是中国最早的观音寺,比浙江普陀山的观音道场还早100多年。同时,它也是现在昆明市内最大的寺院,在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一带都享有盛名。云南省和昆明市的佛教协会都设在这里。圆通寺由大乘佛教(又称北传佛教)、上座部佛教(俗称小乘佛教)和藏传佛教(也就是喇嘛教)三大教派的佛殿组成,以大乘佛教为主。到这您不必跑很多地方,就可对佛教三大教派的殿宇一览无遗。 |
![]() |
安宁温泉 安宁温泉又名碧玉泉,相传在1400多年前东汉时期已发现。由于泉水水色湛绿,光洁如碧玉,故有“碧玉泉”之称。安宁温泉坐落在安宁县境玉泉山麓,螳螂州畔,与曹溪名刹隔江相望。安宁温泉最大的特色是泉水出水口有9处,每昼夜涌流1000余吨。水温在42℃-45℃之间,且无硫磺味,含重碳酸钙、镁、钾、氡等微量元素,宜浴宜饮,对皮肤病、风湿性关节炎和多种肠胃疾病均有疗效,被明代文人杨慎誉为“天下第一汤”。据悉,安宁温泉疗养院还有高中频电疗、静电治疗、光疗、按摩、针灸、脉冲水疗按摩机等,水疗有全身浸浴、半身浸浴、上行沐浴、周围淋浴、雨状浴、雾状浴等,成为集休闲、养生、治疗为一体的温泉度假区。如今,安宁温泉区内有民族风格的宾馆、设备完备的疗养院、大型商场及饭店,是鸟语花香的旅游胜地。 |
![]() |
金殿 金殿公园又名太和宫金殿,又名铜瓦寺,位于昆明鸣凤山上,系明代以来云南著名的道观风景名胜区。因大殿用黄铜铸成,阳光照耀下,光芒四射,映得翠谷幽林金光灿烂,故而得名“金殿”。金殿属于道教太和宫的一部分,创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康熙十年(公元 1671年)平西王吴三桂重新修葺,历史十分悠久。金殿为重檐飞阁仿木结构方形建筑,殿高6.7米,宽、深各6.2米,总重250吨,是中国最大的纯铜建筑。大殿之内,梁柱斗拱、门窗瓦顶以及殿内供案、帏幔、真武帝君造像、匾额以及楹联,皆为铜铸。 太和宫的大门匾上写着四个字:“鹦鹉春深”,意为这里一年四季春季盎然。寺庙的大门叫“棂灵门”,门的两边有对联赞美此地风光和道家思想。金殿不仅是中国四大铜殿之一,而且还是最重,保存最好的一个。金殿之外还筑有城墙、城门、城垛,城上有楼。在殿后另有山茶一株、紫薇两株,相传为明代所种。太和宫内还有一把重20公斤的七星宝剑,是真武伏魔制怪的镇山法宝,另有一把重12公斤的木柄大刀,相传是吴三桂用过的战刀。 |
![]() |
祥云街祥云街因为美食城而出名,旁边又是金马碧鸡牌坊和南屏步行街。天天食客众多,老百姓常去的地方。 |
![]() |
沙溪古镇 沙溪古镇位于云南省大理剑川县西南部,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的东南部,是大理著名的风景旅游名胜区,位于大理风景名胜区与丽江古城之间,远近闻名的石宝山就在这里。沙溪是一个青山环抱的小坝子,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澜沧江水系黑潓江由北至南纵贯全坝。 沙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在西南地区兴起,并成为当时唐朝和吐蕃的缓冲地段,也是连接强者之间的纽带,也是沟通两者经济、文化交往的茶马古道的主要途经地之一。沙溪古镇,作为一个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曾经繁华一时,作为当时古道上的一个古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也许是上苍对沙溪情有独钟,唐代以后,与沙溪坝一山之隔,位于沙溪西部的弥沙发掘了盐井,古称傍弥潜井,沙溪是离盐井最近的茶马古道集市,古镇的贸易也随之加入新的内容——盐。盐井的开采,犹如锦上添花,为沙溪的发展推波助澜,古镇作为离盐井最近的茶马古道集市,一跃成为茶马古道的盐都,成为西藏、滇西北地区的食盐供给的集散地。盐作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之一,在沙溪逐渐成为继茶、马贸易后,又一重要商品。但是随着茶马古道作用的消退,这里也就成了众多古镇一样的被文明社会所遗弃了。它安静地坐落在云南大理地区剑川石宝山的脚下。这里没有嘈杂的人群扎堆,更没有大理丽江那样繁花似锦的古城辉煌,这里只是一个小小的四方街,却是那么的古朴、遥远..... |
![]() |
喜洲 大理喜洲镇位于云南省西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的北部,距大理下关 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南诏古城中,留存下来的古城之一。南诏时候,城池建筑的宏伟,仅次于太和城和羊苴咩城,当年军事上北防吐蕃,也是佛教和商业贸易的重镇。相传,南诏王及其一家,经常离开王都,到此居住。喜洲是大理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六诏与河蛮并存时就已是白族聚居之地,原为大理河蛮的城邑,隋史万岁曾驻兵于此,因而称“史城”或“史赕”,唐时南诏王筑宫殿于此,时称大厘城,当时已时“邑居人户尤众”,是南诏时期“十睑之一”。大理籍的商人,尤以喜洲多,号称喜洲帮,主要经营药材、布匹、茶叶。喜洲是历史名城,又是白族典型的商业集镇,是白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萌地之一,云南著名的侨乡之一。也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乡。 |
![]() |
南诏风情岛 南诏风情岛是洱海三岛之一,位于苍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黄金地段——洱源县双廊乡境内。该岛四面环水,东靠著名佛教圣地鸡足山,北接石宝山,南连大理,西对苍山洱海,因占据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素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之美誉。它浓缩了大理数千年的文化底蕴,尽显南诏、大理两朝六百年的皇都风采。南诏风情岛被列为云南省25个旅游精品项目之一。 |
![]() |
鸡足山鸡足山不仅风景奇秀,而且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相传,大理鸡足山(3张)这里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迦叶,抱金缕袈裟、携舍利佛牙,来这里设置宣讲佛法的“道场”,并守衣入定于鸡足山华首门。 徐霞客为一座峰顶而集中了日、海、云、雪“四观”而感叹不已,认为,这四观,得其中之一便可算奇绝, 天柱峰四观全备,不但可以为鸡足山之首,也可算海内之冠。除了“四观”外,鸡足山还有“天柱佛光”、“华首晴雷”、“洱海回岚”、“苍山积雪”、“万壑松涛”、“飞瀑穿云 ”、“悬岩夕照”、“塔院秋月”等八景,为历代骚人墨客所吟咏。是我国的佛教名山,与四大佛教名山峨眉、五台、九华、普陀齐名。 |
![]() |
猪槽船 简介:猪槽船,即独木舟。摩梭语称:“日故”。由一根粗壮的圆木镂空.两头削尖而成。因其状如一只长长的猪槽而得其名。当你来到泸沽湖,便会发现这来自远古的小舟,如叶般飘荡在湖面上或草海中,穿来校去。说起猪粮船,摩梭人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很久以前,泸沽湖不是湖,而是一块“汝地”,即低洼的盆地。那里有着九个村寨,周围都是莽莽森林.土肥草美,粮丰物盛。西面狮子山脚下偏北的山岩下,有一个“谢报库”意为涌泉之洞。终年四季.清澈的泉水从这里流出。有个放牧的哑巴每天带着午餐用的粑粑,在这里放牧。渴了就在这股泉水里喝上几口。有一天.洞里不出水了他很奇怪。一看,原来是一只大鱼堵在洞口。于是,哑巴抽出腰刀割下一块鱼肉烧着吃了。第二天.自身上被割去的地方又长复原了。从此,哑巴不再从家里带食物,每天以鱼肉做午饭。时间一长,家里人见哑巴不带食物出门,仍然长得红光满面,不禁感到奇怪。问哑巴,哑巴却说不出来,便尾随他看个究竟。一见洞日那条大鱼,贪婪的人们便想抢回家中享用。于是赶去了九架十八头牛,架上抬杆,用九根绳子设法套住鱼,拼命往外拉,鱼被拖了出来,但灾难随之发生了。大水从洞口汹涌而出,顷刻间淹没了所有的村寨.也淹没了所有人畜,整个盆地成了一片汪洋,形成了今天的“谢纳咪”即泸沽湖。唯有一个正在喂猪的妇女,见大水滚滚而来,危急时刻她急中生智迅速跳进了猪槽.逃脱了灾难.得以幸存。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勇敢而智慧的妇女.一直沿用这种猪槽状的独木舟。 用途猪槽船不仅用于捕鱼、捞虾、捞猪草等生产劳作.而且还是沿湖“阿肖”定婚的重要工具。男女青年或两船相遇,以歌为话,一唱三叹;或同舟共语.无拘无束,纵情欢笑;或相偎船中,娓娓细谈,倾诉爱意;船在水上飘,人在轻舟里,其乐融融。猪槽船,成全了多少谈情说爱,接交“阿肖”的摩梭伴侣。转海时,在船头燃起青松枝叶,一缕缕青烟随着缓行的独木舟飘散;人坐船上.以舟代步,绕湖而游;猪槽船中,不以日出为早.不以日落为迟,周围的一切静悄悄,令人疑在“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里,潇洒和浪漫到忘却了时间,忘却了自己。 |
![]() |
泸沽湖美丽而迷人的泸沽湖素有“高原明珠”之称。在巍峨延绵的格姆女神山下,有五个全岛、三个 半岛和一个海堤连岛。湖中各岛婷婷玉立,形态各异,林木葱郁,翠绿如画,身临其间,水天一色,清澈如镜,藻花点缀其间,缓缓滑行于碧波之上的猪槽船和徐徐飘浮干水天之间的靡梭民歌,使其更增添几分古朴、几分宁静,是一个远离嚣市,未被污染的处女湖。 泸沽湖自然造型十分优美,四面青山环绕,犹如镶嵌在这里的蓝宝石,神姿仙态,洲湾堤岛,或隐或现。湖岸曲折婀娜,逶迤伸展。摩梭少女的风姿,独木轻舟的典雅,此起彼伏的渔歌,堪称“湖上三绝”。那醉人湖光山色,古老原始而又神秘的的民族风情,原始的宗教文化,如痴如醉的歌舞之乡,是旅游者的天堂。 |
![]() |
云杉坪 它被视为纳西族神话传说中的“玉龙第三国”的入口处。在这里,雄伟的玉龙雪山近在咫尺,千年冰川清晰可见,除了观赏玉龙雪山,分领略原始森林额的奇异和幽静,还可以欣赏到纳西等少数民族的歌舞。 云杉坪,土语称“游午阁”即“情死之地”又名锦绣谷,海拔3240米,是一块隐藏在原始云杉林中的巨大草坪。云杉坪位于丽江古城玉龙雪山东麓的山箐里,在雪山主峰的右下方。 |
![]() |
观音峡整个观音峡景区由两大块组成——黄龙潭和观音峡谷。在黄龙潭这一块区域内我们可以看到丽江纳西族十分典型的古老民居建筑风格合院建筑、木楞房、三坊一照壁等;在茶马古街两边分布着许多古旧作坊如:皮匠、木雕、铜铁铺、银铺等。黄龙潭分为上潭、中潭、下潭,游了下潭望中潭、观了中潭望上潭,潭水清清,古树沉底,可以让我们尽情领略黄龙潭妩媚动人的一面。在黄龙潭边耸立的山峰就是“玉龙关”所在地。在峡谷内还有一条观音瀑,上下落差40多米,它最奇特美丽之处就是在太阳照进峡谷的中午十分能看见双道七色彩虹,十分迷人,这不得不让我们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观音峡风景区位于丽江机场至丽江古城机场路旁。景区是融湖光山色、峡谷瀑布、民俗宗教风情以及纳西村落、茶马古街、时空隧道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景区。是旧时茶马古道[滇藏线]通往丽江入藏的唯一关口和军事要塞:丽江土司木老爷曾在此设有海关和兵营。公元一六三九年元月二十五日,我国大旅行家徐霞客应木土司的邀请由此入关,并留下了“坞盘水曲,田畴环焉……为丽江第一钥匙”的赞美之词,故有“丽江第一景”之称。 |
![]() |
属都湖 属都湖(又称属都岗湖)位于云南省 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城东北方,距县城属都湖隶属于普达措国家公园,位于香格里拉东北部 |
![]() |
霞给民族村霞给藏族文化生态旅游村里居住着20多户藏民,民居、民俗保存完好,佛塔、经幡、护法天柱随处可见。霞给藏族文化生态旅游村藏族服饰、饮食、婚丧、高原传统的农耕、畜牧方式勾勒出独特的人间圣境风光。霞给藏族文化生态旅游村景区内的葛丹.德吉林寺是藏目前区唯一一座集中供奉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和藏传佛教的八大教派始祖的佛像的寺庙。寺庙内的《甘珠尔》108部、《丹珠尔》203部等文献经书届时也将向旅客展出,数量之多、品种之全在整个藏区都是罕见的。同时,早已流失的堆绣与刺绣也会再现给游客。 |
![]() |
石卡雪山 石卡”是香格里拉藏语译音,意为“有马鹿的山”,两只马鹿,代表着正在聆听佛祖讲经说法的芸芸众生马,因此,鹿是藏传佛教吉祥动物之一,表示“吉祥长寿、驱邪正法”。 旅游路线 |
![]() |
藏民家访迪庆藏族歌舞种类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建塘镇锅庄舞、尼西情舞、塔城热巴、德钦弦子舞等等。这些都是迪庆香格里拉藏民家访中的传统表演节目。游客在藏民家访时,可以即兴与当地的村民一共表演互动文艺节目。如今,在迪庆香格里拉藏民家访中,游客还能吃到烤全羊、藏式火锅等风味食品。 迪庆州的藏民家访由无到有,从小到大,创造了全省旅游与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相结合的成功模式。这个由民间群众自发组织、经营的旅游文化民营企业实体群,在经过旅游、文化等职能部门的指导下,正在逐步壮大成长。 迪庆州的藏民家访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它一方面作为展示迪庆优秀民族文化的窗口,使一些传统的歌舞得到了传承,一方面开拓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市场。开办藏民家访的城镇附近农民也增加了销售农副产品的渠道,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旅游扶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在香格里拉县城的各个藏民家访点,都有着统一的明码标价。 |
![]() |
曼听公园曼听公园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市东南方,距城区约 |
![]() |
百鸟园 百鸟园里的鸟都是生活在亚热带地区的珍稀品种,是傣族园为游客能更好的领略亚热带风光新开发的一个景点。一只只可爱的精灵在园里翩翩起舞,开园第一天就惹得游客纷纷驻足观看,并不时啧啧称奇,还“抢”着与精灵们合影留念。 一进鸟园你就能感受到这些小精灵的“热情好客”,手里拿上一把鸟食,几百只五颜六色鸟就向你发起“进攻”了,一点也不怕人,它也不会伤到你,只是轻轻的啄食,和人着实来了一个亲密接触。旁边的鹦鹉也不闲着,嘴里不停的叫着“你好,你好”,希望也能从你这“骗”到点吃的。里面还有一种织布鸟,鸟如其名,这种鸟会象织布一样织自己的鸟巢,织成一串一串的挂在树上,只可惜没看到,它要到每年的3、4月份才织,现在还没有眼福看到呢!地上还有一群群在悠闲的“散步”,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好不惬意。 据鸟园的负责人介绍现在园内现共有各种鸟类900多只,包括亚热带特有的山椒鸟,会织布的织布鸟,来自非洲的金刚鹦鹉、头上有向日葵花的葵花鹦鹉等等,以后还将陆续有各种亚热带特有的鸟类进驻鸟园,把更多亚热带的鸟精灵们展现在游客眼前。 |
![]() |
勐景来西双版纳打洛镇勐景来景区是集少数民族宗教文化、农耕文化和边境探险为主题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区。景区距打洛口岸约五公里,东临缅甸,占地 5.6 平方公里。朋友们可以身临其中,感受一下异族风情和“缤纷孔雀之乡、边境世外桃源”的美丽场景和神奇魅力。 勐景来是一个典型的傣族传统村寨,毗邻缅甸,与缅甸掸族边民来往频繁,互相通婚,形成了罕见的傣掸混居现象。 “勐景来”是傣语,“勐”是村寨,“景来”是龙的影子。传说当年天子召树屯为追赶一只金鹿,来到此地。后来人们发现这里隐约可以看到一条龙的影子。人们就来到这里守候天子的到来,可是他们等了很久都没有踪影,就索性在这里建起了村寨。故称其为 “ 景来 ” 。乘竹筏漂流、观打洛江两岸沿途风光、游傣族村寨、亲身参与制作傣族民族手工艺品、傣民族农耕、百塔林、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佛教建筑。 |
![]() |
勐巴拉娜西 《勐巴拉娜西》剧情简介: 美丽的西双版纳孕育了两支金孔雀,一支是“雀之灵”的杨丽萍,她编导领衔主演的《云南映象》,一举获得《荷花奖》,现在京城展翅翱翔,掀起了“云南热”。另一支则是超级歌舞秀《勐巴拉娜西》降临西双版纳。孔雀在后花园起舞,大象在街上穿行,异国奇景,只有版纳。神秘黑、孔雀绿、民族红、世界蓝在这里融成了一场声色的盛宴。歌舞俘虏耳朵,舞蹈释放身体,节奏引导灵魂,万种风情,全在超级歌舞秀《勐巴拉娜西》。 《勐巴拉娜西》是一台以版纳民族风情为题材的大型歌舞晚会.全剧共分为:第一场《版纳神韵》第二场《孔雀吉祥》第三场《泼水欢歌》第四场《圣洁祝福》第五场《一江春水》 |
![]() |
江东古银杏村江东古银杏村西面紧临腾冲国家火山地质公园、柱状节理两个旅游景点,全村共有 820 户人家。据统计,全村共分布有古银杏树3000余株,其中,树龄在500年以上的有50余株,400年以上的70余株,200——300年的150余株,30年以上的600余株,20年以上的有2100株。另外还有中幼林1000亩,约33000 株。江东村银杏除具有古老和天然连片等特色外,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村在林中,林在村中”相互依托。 初冬时节,当我们走进古银杏村时,一地金黄,小路上、墙头上、瓦房上、水沟边、菜地里… …放眼望去,金黄,还是金黄。漫步村中小巷,不经意间,银杏叶洒满一身,与夕阳的余辉融为一体… 沿着江东村由火山石铺成的笔直小道,缓缓走进了这个被金黄掩映的村庄。进村的道路,村民的房屋上早已落满了厚厚的金黄。村民的房前屋后,几乎都生长着大大小小,粗粗细细的银杏树。那黄得发亮好似一把把小扇子似的银杏叶,铺满了田边地头、门前屋后。一路上,只见妇女们坐在自家的门前,一边在温暖的阳光下做着刺绣活,一边聊着家长里短,不时传来一串串开心的笑声;顽皮的孩童则聚集在树冠如巨伞的银杏树下,追逐打闹…… 听村里的老人说:每年的二三月份,如果夜晚遇上伴着滚滚春雷的如油春雨,雄银杏树会在一夜之间开花、授粉。雄银杏树的花呈绿色,有一两厘米长。授完粉的花落到地上就变成了黄色,这时的花用来炖鸡蛋,有明目的功效。村里有一棵很古老的银杏树,就像村里的长老一般,站在村口岁岁年年,守望着村庄的宁静和美丽。穿过茂密的林荫大道,又绕行了数百米,终于见到了江东村树龄最老,被誉为江东村“银杏之母”的两棵大银杏树。这两棵大银杏树树龄已有600多年,依旧枝繁叶茂,枝头挂满丰硕的果实。从挂果上看,这两棵树并不是结果最多的,但每年都能产下1000余斤白果。在村里,所有村民对这两棵古银杏树都爱护有加,因为在他们看来,这棵树就是江东村的镇村之宝。 |
![]() |
梦幻腾冲在腾冲快速成为云南旅游新亮点的重要历史时期,于2010年元月1日,推出了“大型史诗 极边绝唱 《梦幻腾冲》”大型新概念原创旅游演艺项目。就像云南的旅游目的地都有多台大型旅游演艺一样,这是云南瑞丽、腾冲滇西旅游线路上,第一个大型旅游精品人文景观,为“彩云之南,歌舞海洋”的云南旅游品牌,又做出了添砖加瓦的贡献。 《梦幻腾冲》大型文化旅游投资项目,是在腾冲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边城精品旅游项目、进一步繁荣腾冲文化、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的时代背景下,为腾冲量身开发的一台以腾越历史、风情为主题,具有国际水准、反映地域特色的文化盛宴,是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的文化力作,弥补了滇西旅游高投入、高起点、高品位旅游演艺市场的空白。腾冲是云南边境上一块地貌神秘、历史厚重的边城,又是西南丝绸之路上的商贸重镇。数百年间,世界上95%以上翡翠曾在这里交易,被国际上誉为“翡翠城”。第二次世界大战,远征军、飞虎队、滇缅公路、驼峰航线、松山大战、焦土抗战、南洋机工……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本剧以火山的激情,热海的温婉,马帮的传奇,翡翠的疯狂,家园的血战,民俗的画卷,丝路的复兴,人与自然的和解为内容,运用超一流的高科技声、光、电手段,穿越时空隧道,再现腾冲风骨厚重的历史文化,给观众强烈的震撼和视听冲击,并获得超验的文化享受和消遣,是一台专为旅游者定制的时尚经典的晚会。分为“火山热海、古道马帮、碧血千秋、和顺家园和丝路之光”五个篇章。《梦幻腾冲》以国家级水平的表演团队,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气势恢弘、美仑美奂地展示了腾冲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魅力,弥补了腾冲旅游演艺市场的空白,丰富了腾冲的旅游文化产品,必将对提升腾冲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质量产生重大的作用。 |
![]() |
坝派巨泉腾冲荷花坝派巨泉位于县城南部28公里处。坝派巨泉有大小泉眼56个,其中较大的有3个,涌大量达4000立方米/秒,因涌水量大,故称巨泉。坝派巨泉属罕见的低温热泉,它的常年温度保持在20摄氏度左右,比当地其它泉水的常温高5-6摄氏度。坝派巨泉水系沿着火山溶岩台地的边缘孔道涌出,既受地热影响,又没有经过地热活动的高温地,因而形成低温温泉。 巨泉周围生长着丛丛蕉林,蕉伴水生,水绕蕉流,形成奇异的“蕉溪天国”景观,风光迷人,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景区风景秀丽,环境清凉雅怡。四季如一,水清澈可视游鱼,水质内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质元素。该项目是集自然景观、民族风情、游泳、餐饮、休闲、矿泉水开发为一体的综合开发项目。 坝派巨泉水质好,可直接作生活用水。若是闲暇时间多,不妨去巨泉边的芭蕉树下坐坐,玩玩水,顺便去旁边的傣族人家,适当付点钱,就可以摘他们种的绿色蔬菜。你可以在泉水边洗洗菜,当下在傣族家做一桌美味;或把这些菜带回家烹成佳肴,尽情享受生态菜肴的美味。 |
![]() |
李根源故居位于腾冲县城腾越河畔的李根源故居,系国民党元老、著名爱国人士李根源先生在腾冲的故居。1946年兴建,1947年落成。 李根源(公元1879年一1965年),字印泉、养溪、雪生,别号高黎贡山人。1904年留学日本,1905年参加同盟会。1909年回国,出任云南陆军讲武堂监督,旋升总办。辛亥武昌起义爆发,与蔡锷等发动昆明重九起义。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1917年出任陕西省省长。1918年参加护法运动。192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并代理国务总理。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9年出任云贵监察使。1942年日寇侵入滇西,李赴保山前线襄助军务,抵抗、遏止日军东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行政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65年7月6日病逝于北京。 李根源先生一生勤奋学习,留心地方文献史料,著有《曲石文录》《曲石诗录》《景邃堂题跋》《雪生年录》和编纂有《永昌府文征》等 李根源先生纪念堂: 李根源纪念堂楼上和楼下分别陈列有李根源生平事迹、照片、著作、墨迹、信函、用物等。 后院: 后院是李根源先生休息和著述的地方。抗战胜利后,李根源先生居住于此,制作了极为珍贵的《叠园集刻》和《凤翅园集刻》,并和地方知名人土考证金石、诗歌唱和。 碑廊 : 庭院两厢是颇有气势的碑廊,这些双钩上石的书法作品,都是名人名家手迹,在其他地方难得一见,但这只是当年其中的一部分。由于世事沧桑,《叠园集刻》和《风翅园集刻》的一些石碑已经损坏。另外还有一部分,现保存在腾冲第一中学的碑廊上,成为了该校最耀眼的文化景观。 |